职业规划——我是如何在第一份工作中就能做到部门副经理的?

这个标题一出来,想必应该就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无限嘴嗨:
“what?这人装啥B,吹B也不带打草稿的?”
“还以为是哪个大厂出来的?就一无名小公司,坐上去不停容易的嘛,还发出来博人眼球干啥?“
。。。。。。

是的,您没看错,就是一名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98年大专生,在一家有500人的中大型公司里,从小白跨行干到部门副经理的,只用了1年7个月。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博人眼球、赚取流量来赢得一点自尊,而是在1分钟之前和好久没联系的一位朋友QQ上聊了两句,有感而发。在他发来的简短几行文字信息里,我第一感觉就是,“他变了,变化的很大“。

两年前的他,还是个非常内向,不愿主动沟通的人,而我是个非常喜欢说话沟通的;两年后的今天,他非常主动的和我沟通聊天,整个过程气氛非常积极让人享受,而我也没有之前那般活跃,可能是世俗的”成功“导致我要是个成熟稳重的样子,渐渐的也就就习惯带上了这张”成熟面具“。

先说说我是个怎样的人吧!

  • 我个人是非常了解我自身优点和缺点的。(自我定位,自省吾身)
    • 优点是:
      1. 非常擅长社交,初中时曾有人口头上表达出“我好羡慕你的表达能力,能和所有人玩起来”这种话,就这种程度。人际关系可以获得大量资源,尤其是在第一份工作中,这对你往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社交薄弱的人来说应该要积极主动地去同别人有质量的交流,比如公司演讲比赛、产品竞赛等场合中随性发挥,而不是照猫画虎学别人说话,因为每个人向往的样子都不一样,有人仰望温文尔雅、谈吐非凡的雅士,擅静;,有人青睐高谈论阔、激情高昂的社交高手,擅动。你明明是想成为一个雅士,却非要融入“社交高手”的圈子,显得你像个局外人;你明明是个活跃的人,却非要装成一个雅士,像个小丑,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不想对等匹配的,对于“外人”,我们尊重;对于“友人”,我们迎合,从始至终,都做自己。
      2. 喜欢时尚潮流的服装,这属于我个人从小的兴趣爱好,可能不是跟技术有关,但外表服装是能直接给人定下第一印象的,这也是我能很好的拿下面试的关键之一。
      3. 会为别人利益考虑,这是我从小就具备的特性,家教比较严,小时候因为喜欢吃一盘卤鸡爪就专门放在自己跟前,这一行动就被老妈当场训斥,“做人不能太过自私,也要考虑下别人”,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都会切身为别人利益考虑,取折中决策,从而为后面的合作打下基础。这个是需要通过个人的取舍程度来定,而且还要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4. 擅长写作。写作是指我有写小说的习惯,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兴趣爱好。但在这第一份工作中也为我博得一个新的生计——专栏投稿,可以最快的让公司熟知你这个人。
      5. 做事情较为细致,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如在做PPT时,我是需要提前半个月就要准备的,第一周把主题内容写完,第二周开始修改内容、做图文、调整体配色。
        • 为什么第二周还有修改内容呢?我有个习惯是不熟悉的东西不写上去,但是又要汇报,还要达到能侃侃而谈的地步是需要去专业学习,这里我就会花两天的时间去上网搜资料学习,把核心东西整理出来写到PPT上,再照着念一遍,看能不能把逻辑顺出来,能顺出来最好,因为领导临时问你,你可以应答如流,甚至可以举一反三。
        • 那为啥你一个做运维的汇报PPT还需要做什么图文?还要学UI一样去配色?这是属于个人技能,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就学高层领导不做图文,就做精简的。但我还是要做,是因为当时的我就是一个小员工,没有任何分量,“做”是表明我做事态度,做出来有效果说明我还具备这项能力,那这个时候你和别人的差距就拉开了,别人没有这个能力但你有,即时是有具备这项能力的人,那他没做,也没有你这个勇气。这也是为啥大人们说要勇于奋斗、敢于拼搏,“勇”、“敢”二字就体现在这里,你敢别人不敢。
      6. 遇到困难可以挺过去。
        • 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你所遭遇的困难过后,能不能直接给你带来收获,比如能学到待人接物?或者情景特殊,一般人接触不到的隐藏技术?亦或者是别人对你的称赞,觉得你稳重靠谱,给你打出一个标签?一定是要有这个前提的,不然你所遭遇的苦是没意义的,讲的俗一点就是有点傻叉。
        • 我还要强调一点是,你不能是个急于求成、易怒不能冷静对待当前困难的。生活中遇到很多不冷静的人,甚至有点极端性人格,一方面是成长因素,一方面是身体原因。有段时间我经常晚上睡不着,浑身发燥,导致白天精神特别差,遇到一个问题特别想发火,脾气不好控制,后面去看中医就是过于焦虑,熬夜导致导致的心火、肝火。对极大多数人来说,调理好身体才是控制情绪的关键,才能稳定高效的学习工作,不能有影响精神状态的不良嗜好,比如报复性熬夜、经常吃爱上火的食物、SY行为等都会影响,这些都要戒掉。
      7. 奇思妙想,喜欢创造新鲜好玩的东西。这一点在工作中也比较重要,具备创造能力的人是最难被淘汰出去的,也是最容易定制规则的。
      8. 行动力较高,对于感兴趣的事,我可以做到不死不休、神挡杀神的地步。这一点是职业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空想,要立马行动起来,是当下、立刻、马上。
    • 缺点是:
      1. 有点马虎。这个是可以通过练习改正的,但我改了很多年还是没改掉,有点难,关键时候也能掉链子,所以需要保持高专注态度行事。
      2. 过于实在。实在可以给人一种靠谱的形象,可以让你有担重任的潜质,但过了这个点,就能把你累死,就比如我,什么事都揽,包括测试的每一步骤我都想学,想去了解,虽然是我想去主动学习,但在外人看来你就是在揽事,要适度一点,不然最后会把自己累死。
      3. 不沾烟酒,甚至对很多东西过敏。这可以说是我交际的最大障碍,每逢新领导见面都要解释一番“我对烟酒过敏’,但不喝酒归不喝酒,你也要能有拿得出手的功夫,比如聊一些大家感兴趣的事活跃气氛也未尝不可。不过现在餐桌上不喝酒也是大有人在,而且现在年轻人更喜欢把事做成,不愿搞表面功夫,这一派做法在今后20年会逐渐放大,高效行事也是一种能力。
      4. 穿着浮夸,学生气,不够稳重。如果只是想做个打工人,这点可以忽略,若想往上发展,那就需要给个人社交形象做个”门面“,这也是我在后期担任讲师角色时,时常被研发总监喊去办公室被教育的一点,常常因为个人着装太过花里胡哨被喊话。不过我还是很感谢这个为领导,褪去我的稚嫩,虽然也不是特别成熟,但也是在一点点进步成长,而且人总要走这一步的。
      5.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优点、缺点在工作中都会无线放大,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你的标签。比如你是个高效行事的人,能力强;比如你做事老喜
欢留尾巴,让别人给你擦屁股,做事不周全等这种标签。当标签传开后,影响你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晋升机会,所以看到这里的朋友们不妨反省下自己,看看自身有什么优势可以在工作中大展拳脚,毕竟没有哪个领导不想让一个能干事的人才帮他干事,至于能不能晋升就看造化了,哈哈哈,开个玩笑,晋升机会还是要看的,下文来说。

我是怎么一步步走上来的?

  • 第一步:确定短期目标,并坚持做出成绩。刚开始入职时,就是个跑项目的技术支持,全国各地出差,一待就是大几个月,好在一点,我玩心大,不觉得这是个苦差事,权当公费旅游,也就是心态好,不要总把自己想象的特别糟糕,其实还有大把的人活得比你还要糟糕得多,所以心态要放好。在入职第3个月就被派到新疆出差,这个项目可以说是当时公司较大的一个项目,软件部分400W,硬件部分2000W,这个项目难就难在两点,一是没人愿意来这里出差,没有老员工来这里,当时的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就一纯粹跑腿,你让我敲什么命令我就敲什么的那种,完全小白。第二就是疫情原因,动不动就被隔离,北方隔离在小区里是不能下楼的,没吃的,那段时间硬生生啃了一个月的囊+麻辣酱,直接掉秤10斤。所以这个项目能出力的,就我和项目经理,他负责材料审核,我负责远程研发开发人员做功能调试,每调试一个功能都要被骂一次,但我不会生气反而是一点点记下每一个调试步骤,自己能力差被训不丢人,虚心请教,完事道谢再请吃饭就可,就怕你被训之后还不会,那样的话你还会有第二次丢人的时候。那一天天调试积累,整个项目做下来,一条业务线80%的功能逻辑我都了解清楚,清楚到我能直接和这个产品团队共同测试沟通问题,甚至常常反驳他们测出来的参数不够精确,也因此有了个“爱钻牛角尖”的标签被别人记在脑子里,但这并不是一个缺点,就因为我够纠结,导致后面的产品版本发布复测工作是我来负责,直接替代了产品团队的测试,这是表面的,实质上是我所在的部门可以有人能和你部门硬刚了,代表的部门,是运维团队,拉高的不是你一个人的层次。这不,你个人价值直接出来了。
  • 第二步:进阶独自负责项目,第二个项目开始担任项目经理。第一个项目调试期间有不少人劝我转项目经理,虽然我技术不行,但是我沟通尚可,而且项目经理的薪资比运维高,也有一条转型线路。但我还是不想转,为啥呢?因为我很明白我能做什么,我缺什么?小白嘛,缺技术就学技术就行,等技术到位,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转,不是因为你懂什么技术,而是你具备什么特质。比如你有创造力,可以做产品、开发;喜欢钻研,就走技术大佬路线;细心细致就可以做做测试。这些都是可以根据个人特质去选岗位,可以最大程度的把你能做好的事做到极致,有了成绩自然就有所谓的”机会“,然后再考虑职业发展的路要怎么走,所以前提是要知道自己能把什么做好才是梦想启程的第一关键。
  • 第三步: 机会来临,接触业务讲师角色。这个机会是上面领导给的,不是我提前知道主动争取的。当我从第二个项目回到公司后,就直接被研发总监约谈,说”对培训讲师感不感兴趣,觉得你表达能力不错,有这个潜质“。是怎么觉得我表达能力不错的?就是担任了项目经理角色能在第二个项目中单挑大梁,并把项目软件部分拿下来,这中间有会议汇报项目进度、日报形式汇报项目进展,也就是说你的每一个小动作,上面领导都会看到,就在于你想不想做了。第二个”潜质“一词,从技术出身做到总监位置的实力不差,眼光更是不差,所以这个是给你机会,不是给你画饼,当然你可以跟他去求饼,说做这个有什么好处,那么你的形象一定会被拉下来,而且你现在还不是个啥角色,不需要谈条件,就争取机会,把每个机会都尽力做好做出最大成绩,这也是你赢得后面机会的核心关键。不过一定要是尽全力做出成绩,没有成绩,就是在浪费所有人时间,毕竟所有人上班都是赚钱的,不是陪你玩的。
  • 第四步:讲师角色稳定,开始落地培训体系。上面那个机会做出成绩是能直接在领导心中定出你是个啥实力标准,从而可以考虑给你更多机会,当然前提是你值得别人给你机会,所以不要做个白眼狼,得到一丢丢好处就跑路。培训体系的落地是个非常宏大的东西,我和我主管负责培训形式、方案和流程的落地,每月底都有考核,通过考核成绩评判哪些人是值得培养的,从而选定培养人才。那这里呢我和我主管的上课方式是不一样的,他是技术大佬,讲核心追求效果,而我是小白,只能讲讲基础,最求细节,补充我主管没讲到的细节。比如主管讲mysql配置文件哪些参数要调,怎么调,而我讲这个参数怎么来的,会影响什么业务功能,所以我需要学习这个参数怎么来的,也就博得一个上班边学习边上课的机会,利用这个机会开始补基础。我很清楚自身是个什么角色,无非就是个刚出来工作的小白,所以每节课都是熬夜精细排版,上课中每个词都是注重去扣,比如rabbitmq集群配置文件有的人会修改错误,而且频率比较高,那我就会单独把这个情况拿出来讲,讲他们为什么会老改错,讲改错之后的影响,这样一来他们这个小问题就能很好的解决。每天2节课,每周6节课,周末上机做作业,周天晚上我改卷子,周一汇报上课结果给上面。从第二周开始,我主管就直接把培训的事交给我,并私下跟我谈,让我节奏放慢,我得课太精细,怕我熬不住身体出问题,他确实是个热心肠,但我看到这将近40人中,有很多跟我当初一样啥啥不懂的,我就很同情他们,想把他们快速拉上来,一来增加团队整体实力,二来也想在公司有我自己的团队,后面也会开始尝试做产品,虽然目标还很远,但可以先把人稳住,有这个机会时可以直接上。在培训过程中就用到一个东西——平时笔记,也就是我在现场调试的每一个精细流程,包括服务名称的由来、服务运作流程、如何调试、每个参数的运用、出现问题如何排错、接口怎么看,对接哪个开发人员等等全部一次性到位,也因此获得研发其他技术团队负责人的称赞,值得一声”老师“。每月底的考核也都是很理想的状态,不然公司做这个培训干啥?你讲的东西不能提高团队水平要你有何用?是吧,不能做无用功。每月底的上机考试卷子是我一人出题,我主管负责审核做一遍,我来根据我俩的做题速度质量来评定考核标准。为啥我主管也要做呢?明明是个技术大佬我这小喽啰还能考大佬?不是这样理解的,出的题是要根据项目来定的,是要直接做完你这套题后,能在现场完成平台部署、功能调试,不耽误项目进度,这才是关键,而不是纯考技术,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也只是技术性的,有知识储备的,像刚刚起步的,没啥技术的人就非常吃亏,是他们不会吗?是他们不懂,教会了自然就懂了。所以我的考卷都是根据我在现场调试的经验去设计的,有纯业务型、纯技术型、业务技术型三大题型,通过每种题型的得分统计出你是哪种类型人才,是业务型,还是技术性,也会根据你每次考试成绩对比,判断你有没有转型的潜质,现场实施业务型转技术性,技术性人才带带团队也都不是不可能。最后考完再讲题,这样一来,团队整体实力就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这一步的影响力直接奠定了我在公司的实力定位,技术比我好的人大有人在,但他们没有我能带团队并带出很大的成绩。
  • 第五步: 开始接触团队人员绩效管理,为晋升之路打下基础。当培训体系落地后,也算是给公司做了贡献,管理层就有了调动,我也被成功选入其中。主管开始教我如何管理人员绩效,怎么打成绩,慢慢的就成了他的左膀右臂,在研发有了一席之地,并暂时在公司没人能撼动我得位置。从头到尾,走到这一步来看不难发现,每一步都是基于前一步来的,都是基于我在第一个项目中的经验来完成的,也就是所谓的机会都是靠自己表现”吸引“别人给你的。所以才能一点点走上来,并能让下面的人诚服,能合作的愉快。

纵观整个过程,我整个人都是处于”我还年轻,我是小白,我要学习,我要谦虚,我得受挫“状态,以至于正当让我坐上那个位置的时候,周围人都是异常羡慕的眼光,觉得你这么年轻就能做上去,而我却不敢坐,就是因为”我确实还很小,各方面经验非常不足“。但最后和主管沟通发现,这是一个难得的成长机会,不能有这种退缩的思想,可以尝试尝试,才挺起腰板,直面而上。并不是坐上管理层就可以躺平了,而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所以对于有企望做管理的人,我想劝告一句,不能太看重结果,人生几十载,应当多尝试、多磨练、多学习,而不是追求名望那个来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过于表现从而一路树敌,虽然过程很坎坷,但回头看却非常爽,收获的是人心,是潜在的机缘,其次才是名声钱财。

正当我正成为”公司最年轻的管理层“时,这一年我24,距离我入行1年7个月,有困难,难到被隔离没有饭吃,饿的蘸辣酱维持将近一个月;有机遇,也是困难过后才开始显现,主管才开始改变对我的看法;把握机遇,一行到底。虽然是个管理层,但我并没有很得瑟,因为我很清楚,这也只是你走入这个行业的门槛,一切才刚刚启程。

在后面的工作过中全部都是利他行为,也是作为管理者最核心的东西。一方面我能走到今天全然是那些帮助过我的人给我”经验“,给我调试的经验,给我带项目的经验。。。。。。一点点堆积下来,才能蓄势而发。所以对于他们,我更多的是感恩,会根据他们的的自身优缺点去分析,给他们提一些正面积极的建议,去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能给公司带来群体效益。中间也有30+的老技术,但作为成年人,你不该任性躺平,不能活得太自私,因为你还有父母,将来会有妻孩,他们都需要你。

好了,啰嗦了3个小时,马马虎虎就写到这里,今后也会慢慢出“职业规划”专栏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是给那些还处于迷茫状态的人一些启示,有点碎碎念,但人生路漫漫,你我皆得负重前行,不论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