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学习记录 第二期

1.4 数字量化

1.4.1 空间量化的相关概念在下面的文章中有提及。

《计算机系统》学习记录

1.4.2 时间量化

和空间一样,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计算还需要时间。计算机系统中的时间,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计算时间,也就是CPU执行其指令集中一条指令所花费的时间;第二部分是传输时间,信息从系统的一个组件移动到另一个组件所花费的时间。

CPU的速度用GHz来衡量,它的含义是千兆赫兹,一种频率单位。1赫兹是指每秒一个时钟周期,故,GHz就是每秒十亿个时钟周期。Mc2层以上的每条计算机指令都需要一个时钟周期来执行。值得注意的是:ISA3层上的每条指令都是由Mc2层上的若干条指令构成。

时间/程序=指令数/程序×时钟周期数/指令×时间/时钟周期

第一项时完成任务要执行ISA3层的指令数;

第二项是执行一条ISA3层指令所需Mc2层指令的平均数;

第三项是完成一个时钟周期所需的时间,他与频率的关系是

T=1/f(T表示每个时钟周期所含的秒数,而CPU频率f是每秒的时钟周期数)

信息流的源和目的之间的连接被称为通道(channel)。通道的带宽是每单位时间可以携带的信息量。

一个字节有8位,假设通道带宽为8.2Mb/s,那么就等于8×8.2=65.6Mb/s

信息量=(信息量/时间)×时间,第一项是通道带宽,第二项是传输时间

例题

例题1 假设CPU的频率为2.5GHz,在应用程序上执行一个程序任务,需要执行1600万条ISA3指令。若每条ISA3指令平均执行3.7条Mc2指令,则该程序任务的执行时间是多少?(注意单位换算)

时间/程序=(指令数/程序)×(时钟周期数/指令)×(时间/时钟周期)

=16000000×3.7×(1/2500000000)

≈0.024s

例题2 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与主存之间的DMA通道带宽为3Gb/s,若利用硬盘到主存的DMA传输从计算机的照片库中传送500MB缩略图数据库,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时间=信息/(信息/时间)

=(8×500×1000000)/3×1000000000

=1.33s

例题3 打字员从计算机键盘上输入文本,打字速度是每分钟35个子,要满足打字员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流需要多大的通道带宽?假设平均一个字后面加一个空格符。(算上空格符,打字员灭分钟输入36个字)

带宽=信息量/时间

=(8×36)/60s

=4.8b/s

1.4.3 快速响应码

快速响应码也叫做QR码。由各种颜色的浅色和深色方块构成的方阵。每一个方块被叫做模块。

网格中用于校准和格式的七个保留部分如下:探测图形、分隔符、深色模块、格式信息区、定位图形、校准图形、版本信息区。

在图1-22a中用于信息的位数=45*45-fixed-timing-align-interalign-vinfo

=45*45-223-2*(45-2*8)-4*25-2*20-2*18

=1496b

公式翻译为:总位数-前四个保留域位数-两个定位图形的位数-四个不与定位图形相交的校准图形位数-两个与定位图形相交的标准图形的位数-两个版本的信息区的位数

1.4.4 图像

存储图像所用的像素越多,图像就越清晰。

提高图像精确度的方法之一是增加每英寸像素的数量;另一种是设计每个像素都能显示灰度,而不仅仅知识黑白两种颜色。

存储图像的位深是指存储一个像素所需的位数。显示一个灰度图像所需的总位数=像素数量*位深

例题 eReader的灰度显示器为1072*1448像素,每个像素可以显示16种灰度。该设备的显示存储器大小为多少KiB?

首先确定位深,2**4=16,因此位深是4。(**在这里表示乘方)

显示存储器的大小=像素个数*位深=1072*1448*4=6209024b=6203024b*(1B/8b)*(1KiB/1024B)=758KiB

1.5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database)是包括相关信息的文件汇集,而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也称作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个让用户在数据库中增删改查的程序。查询(quary)是对信息的请求,所请求的信息通常来自数据库的不同部分。

1.5.1 关系

在关系型数据库术语中,表称作关系(relation),列称之为属性(attribute),行称之为元组(tuple)。

属性的域(domain)是该属性所有可能值得集合。

总结

第一章节的所有小节学习记录已经分享完毕,在本章节1.5小节中,我只记录了部分基本概念,建立数据库表、查询语句等等,我均未记录。因为这涉及到数据库软件的安装,如果时间允许,后期我会补充一些。

下一期的分享,将进入计算机系统中的高级语言层(第6层)——C语言的学习。